在创业之初第一个要紧选择就是探寻一个合适我们的创业模式,不独以"模式为王"的电商和其它网络企业为然。
有时候大家强调一个好的business model对于企业进步的重要程度,尤其是一些初创企业,以为好的模式可以弥补自己在管理上的先天不足,获得飞速发展。的确这样,但这里常常会有一个误区,以为好的商业模型就是其独特和革新性,只须是其他人没想到的,或者现有市场各环节中没的,就是我们的财富。好似当年大伙迷信Idea一样,最后却发现"A good idea can just support so far."。对一个创业人士来讲,一个真的好的模式,应该是合适我们的,即其有能力操作而且能把现有些资源有效整理进入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达成真的的革新。
在角逐激烈的信息互联年代,一个主意刚刚被想到,可能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同时想到了,同样一个看着有成功期望的商业模式其实会同时有好几百家企业在实践了,但最后真的将之成功运作的可能就只有一家。这里,除去每个模式本身在实质操作的过程中会存在小小的大概致使不同结果的差异外,真的起到决定用途的是每个不同公司实质的运作能力。我想打造一个面向家庭PC用户的虚拟娱乐社区,由联想来做和由一个学生团队来做,成效一定是不一样的。同样,假如涉及到对电商支付认证体系的操作,没银行关系和背景实质也是死路一条的。
这里讲到的运作能力,事实上还没牵涉到公司具体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而只是创业人士可以开发和调动的资源,包含资本、途径、顾客等等。大家常常说"创业人士应该做好自己最善于的事情",这里的善于,不止是指能力上,更是指在你所处环境的资源条件上。在设计我们的创业模式时,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与环境的条件有一个客观的衡量,认清自己能干什么,在什么环节投入会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和追随其他人成功的模式。有一段时间年轻的创业人士常常有一种错误的理解,以为简单地做一个网站就是创业了,并且可以成为杨致远和张朝阳。目前大伙已经日渐冷静并且了解:成功的故事不可以Copy.
再来谈谈在校大学生创业吧。伴随纳斯达克股市的调整,在校大学生创业也相应进入了一个低谷。凭借一个新奇的网站构想就能从风险投资家那里获得投资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的VC已经很务实和冷静,他们愈加看好的项目是那类具备Internet应用前途的有独创性和肯定壁垒的技术,而在市场和管理方面的需要相对比较简单。
由于这是学生或者说其他没太多商业实践经验的年轻创业人士很容易达成的模式。这里还有不少细节,譬如对初创阶段的技术型公司来讲,是否需要直接面向用户市场就是一件要好好斟酌的事。假如你将我们的技术直接与最后推广客户端应用挂钩,就需要衡量一下我们的市场能力、途径、顾客基础等各方面的资源,假如在现有基础上并不可以非常不错地把技术和市场几方面的工作同时做好的话,那可能就不能不舍弃那些看着看上去附加值更高的模式,而在现阶段第一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